迎新季 | “国学-古典学”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简介
“国学-古典学”
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
培养项目简介
1 培养目标
国学院秉持“大国学”理念,以中国古代经典为研究对象,以整体把握、系统呈现为方法,以服务当下、走向世界为目标,深挖经典内涵,辨章其流变脉络,梳理中国传统经典知识体系的结构特征,考察其在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对中国周边乃至世界的影响,揭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国学院既注重中华传统典籍的传习,又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重视关怀时代需要,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又充分兼顾古今中西有机融合的人才。
2 招生条件
凡有志于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学术进行贯通研究、从多民族角度观察中国文化发展变迁、在人文学的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特质的优秀大一新生,均欢迎报考。
具体招生细则,敬请关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官方公众号后续推送。
3 学位授予和毕业去向
本项目学生毕业时统一授予文史双主学位,一张学位证,不分主次;80%以上学生会在国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4 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
本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独立承担。人大国学院是新中国第一家教学科研一体的、本硕博完备的实体国学院,目前拥有专职教师33名,覆盖了文史哲三大门类的八大二级学科。其中,学部委员1名,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2名。
培养方法
1 培养模式
本项目采取的是交叉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古代语言历史文献为根基,辅以图像材料和考古实物,逐步夯实学生的人文通识素养。课程体系以经典研读、文史哲贯通、跨学科学术实践为鲜明特点,多学科课程紧密衔接,学科融合度较深,总学分控制在139学分,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支配时间。
(学生原创文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 交叉培养特色举措
为提升交叉培养的深度,本项目采取了以下六大特色举措:
顺畅的本硕衔接制度
为学院“3+4”的先通后专人才培养路径提供了制度保障,即:本科前3年主要接受人文学术研究的基础训练并辅以基本经典的研读课程;大四及硕士3年逐步深入经典并且进行专题讲授,对人文学术的不同方向进行深入探究。
全员全时段导师制度
全员全时段导师制,按照双向选择与统一协调的原则,从本科二年级开始,为每位同学安排专业导师进行指导,设立本科生科研项目,帮助学生规划知识结构,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助力本科生构建文史哲贯通的知识结构。
完备的古代语言和元典精读课程
夯实本科生的古代语言文献历史功底。
四年无节点选择专业
多个方向共享一套培养方案,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塑造交叉学科知识结构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数字人文”系列课程
以通识讲座、荣誉课程等形式,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数字人文”系列课程,旨在进一步开阔学生的学术视野,加强学生对新时代技术手段的应用。
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体系
以系列读书班、配套游学和文化实践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通过师生更为近距离的接触来提升学生对国学专业的认同感,对国学研究的真切感,培养学生将国学研习与现实关怀相结合的自觉意识。
(学院讲座部分海报)
专业教育课程体系
1 课程地图
2 部分个性化选修课
具体课程体系,详见2023级“ 国学-古典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方案。
师兄师姐说
2020级 殷悦菡
在国学院学习的第一年,我感受强烈的就是未来的无限可能。我曾以为大学的专业如同一个划定了的框架,而学习、学术的目标便是穷尽所能地获得已知,探索新知。但国学院让我看到了贯通古今中西,融合文史哲,同时跨越多语言、多文化的新的可能。每一次新的尝试,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广袤的未知的天地,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慨于自身知识的不足。在国学院,我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读书,从最基本的学术训练开始,追随者前辈们的脚步前进。正因为国学院给予我的视野,前辈的成就于我而来似乎是终身不可逾越的高峰。但也正因知道自己目前的渺小,而摆在我面前的有无限可能,于是我不敢不日日自勉,孜孜以求,但有精进,则中心喜悦不能已。
2020级 吴家怡
在国学院学习的第一年,我做了人生中的第一个与学术有关的pre(课堂展示),第一次使用“知网”,第一次查阅“古籍库”,第一次了解西域各种语言,句读完《论语》,对校完《陶渊明集》……国院给了零基础的我太多的机会与包容,让我能不慌不忙却又循序渐进地扩宽我的知识广度。
在国院的生活中,中秋茶话会、平安夜活动、院庆、辩论队、游学、导师见面会……老师的关怀、同学的互助、师兄师姐的经验传授将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紧紧地凝聚在一个叫做“国学院”的大家之中!
2021级 颜亚玲
国学研究是对传统学术的研究,但国学院的培养理念却并不保守陈旧。无论是课堂还是会议上,时常听到老师提及国学院的“大国学”培养理念。起初,我对这一理念一直处于好像理解了又好像没理解的状态。在一次次的学习,我似乎总是会不自觉的用一种另一门课程的理念来理解和思考,而这门课程在传统学科体系中大多属于另一门学科,意识到这点后我似乎终于能够切身体悟一点“大国学”的内涵了。一般而言,专业的学科培养在提升我们学术思维的同时也会束缚我们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而国学院在“大国学”培养理念的指导下,极力突破传统学科培养的局限,注重交叉学科培养,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尽力挣脱单一学科培养的束缚,助力我们全方面、多角度地看待问题。
2021级 吴文博
在国学院就读过程中我开拓了视野,尤其国学院开展的各种特色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特色的西域语言课程让我对西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字、音韵、训诂让我对古文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古籍文献的课程让我与圣人面对面对话。国学院始终保持大国学理念,更广泛的内容、更深入的研究,让学生有更自由的选择,在国学院可以体验轻松的氛围,可以享受自由的学习生活,我们从基础的学术训练开始,培养学科素养,使得我们的同学能有扎实的基础,面对未来的学术生涯将会更加从容。
2021级 谢泽堃
回望在国学院的两年求学生涯,我最庆幸的是获得了自由探索的机会。广阔的“大国学”的视野、贯通文史哲式的培养,为我们的自由探索提供了无限可能。在这里,我们有机会静下心来,沉潜于古代语言、经典文献,在学术生涯中进行种种探索与试错。在这种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又能得到可亲可敬的师兄师姐以及老师们的鼓励和提点,我们的脚步也因国学院这种“大家庭”式的氛围更显得笃定和自信。
2022级 张可媛
若你选择翻开国学古典学实验班招生的宣传册,也许你对人文学科怀有一种向往之心,国学院就是一个充满人文学科魅力的地方,它有太多太多的地方能吸引你驻足、深入前行。国学的魅力很难用文字传达,可能只有亲身踏入才能真正感受。那就送你四句话吧,是张载说不尽的横渠四句,也是包括我在内许许多多的人选择进入人文学科、进入国学院的初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022级 阴玥
国学院如同竹林掩映之中的一个门派:有博学多才的师长、关照帮助的师兄师姐,亲密欢乐的同窗,还有神秘有趣的“绝学”,是个风雅可爱的地方。如果你有热爱、肯静心,定然不虚此行,不后悔来到国学院。
2022级 张锦翔
在国学院给了我一个去仔细地读完一本书的经验,以前觉得可能乏味无赖的东西,现在仔仔细细地读一遍,会品到不同的滋味。此外,在国学院的学习中,我发现我们尽管生长于斯,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仍然是陌生而无知的,《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这些我们自以为早已烂熟于心的东西其实还有无数尚待发掘的精华。并且,国学院特色的西域学也拓宽了我们对历史和世界的认识,每一种特色语言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国学院就读,是一个寻找、发现、认识的过程。
当然,除去学习外,国学院的课余生活也充满了乐趣。在国学院,你会遇到“晨起读书,采诗夜诵”的“新风雅”诗社,在阅读古人佳作的同时,用自己的妙笔来生出芳草兰花,优秀的创作者与诗词爱好者们连年拿下人民大学“精品社团”的荣誉。还有“国子辩”辩论队,“坐而论道”才能让真理越辩越明,“国子辩”就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凭学识与口才探索真知的地方,喜爱辩论的朋友们能在这里找到热爱真理的朋友,吐出自己满腹的才华,“国子辩”有在国际辩论大赛中夺冠的师兄,有在人大“人文杯”中的精彩表现。还有时令活动:花朝节、风筝节、诗词大会、国风音乐节、国风原创设计大赛等等,在国学院,生活总是丰富多彩的。
2022级 佧米然·克里木
记得我当时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任何犹豫的填报了人大,就是因为被人大顶级的人文关怀深深的吸引。进入了国学院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之前所听闻的只是冰山一角,国学院的人文关怀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这里不仅有一位位可爱的老师,他们倾囊相授的同时还处处关心我的日常生活;这里还有一个个温柔细腻的师兄师姐,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无论任何时候,他们都会耐心解答我全部的问题,教我做一件件事情,让我不再手忙脚乱、不再惶恐、不再焦虑。毫不夸张地说,我可以说我的整个大一都是浸在浓浓的温暖里的。
上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会加入辩论队,甚至不敢想我可以站在辩论场上跟对方辩友据理力争,坚定的捍卫我的持方。但事实证明,我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还做得不错。在这一年里,在国子辩每一位师兄师姐的悉心指导中,我们22级的小朋友们打破了困扰国子辩多年的魔咒,成功打入了全校的新生赛“二十院”的四强,我和国子辩的另一位小伙伴也站在了最后明星赛的舞台上,让全校听到了来自国子辩、来自国学院的声音。这些成就是我们国子辩每一个师兄师姐以及22级每一个小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凌晨的国学馆地下停车库可以作证,彻夜通明的117也可以作证,我可以自豪地、骄傲地说,我们国子辩就是最棒的!!!
亲爱的同学,别犹豫、别担心,加入国学院,你绝对不会后悔,你也一定会永远感谢自己做出了这个决定!快加入我们吧!
(本科生游学,多图滑动)
热点问答
听说,咱们院本科培养升级为全员拔尖的“国学-古典学”文史双主学士学位项目啦?
对啊!酸死高年级在读生了!!!
哦,他们酸什么呀?
双主学位啊!不分主次!而且我们院文史哲贯通培养,以往要在大三选择导师确定方向,但是这个项目实现了四年无节点选择专业,选择恐惧症患者再也不用烦恼了。
很多同学反馈国学听起来就是一个很高深的专业,真的是这样吗?
哪有这么可怕,只要是有志于对中国古代文化与学术进行文史哲贯通研究、从多民族角度观察中国文化发展变迁、在人文学的视野下思考中国文化特质的优秀学子,均欢迎报考。
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实力如何呢?
本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独立承担。人大国学院是新中国第一家教学科研一体的实体国学院,目前拥有专职教师33名,覆盖了文史哲三大门类的八大二级学科。其中,学部委员1名,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长江学者2名。
该项目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呢?
该项目旨在以中国经典为核心,继承传统学脉,建立学科交叉性更高的人文通识培养模式,培养以“大国学根基、文史哲贯通、人文学视野”为特点,具备综合研究古代中国、创造性转化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及深入开展跨文明对话能力的、具有全球视野的新一代复合型、创新型国学研究与实践人才。
这看起来都是套话,有没有更生动的例子呢?
据不完全统计,在人大国学院本科毕业生中,同时掌握古代汉语及至少一门非汉语古代语言的学生共计66名,占本科生总人数的14%。其中,有些更为优秀的学生,通过硕士阶段的继续学习,可以运用3-4种不同语言文字类型的古典文献。仅以2019级硕士班为例,该班共40人,掌握3种古典语的学生共计5人,4种者3人,5种者1人,本科均就读于人大国学院。据此来看,若欲夯实学生的古典语言基础,本科是黄金时段;而且,通过本科阶段的语言积累,语言学习能力也会有一个较大提升,在硕士、博士阶段即使接触一门较陌生的古代语言文字,也能举一反三,精进速度也非其他学生可比。
如何实现咱们的培养目标呢?
前面介绍过啦,凭借交叉学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别的学院都有出国交流的机会,咱们叫国学院,是不是就局限在国内做研究?
当然不是。我们院已与美国哈佛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德国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汉堡大学、哥廷根大学、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曼彻斯特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学院每年均会遴选优秀学生赴上述合作院校参加联合培养项目或者攻读硕博士学位,定期组织优秀学生赴以色列等国家参加当地考古挖掘实践与古典语言学习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论坛与会议。
能介绍一下该项目学生的毕业去向吗?
该项目学生毕业时统一授予文史双主学位,一张学位证,两个学位,不分主次。按照以往经验,本科毕业生80%以上会在国学院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1/3继续深造,2/3选择就业;博士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有政府事业单位、新闻出版单位和教育机构。近年来我院就业率100%,主要签约单位有:科罗大多州立大学、密歇根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湖南大学、上海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共广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深圳市宣传部、四川省委宣传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国家电网、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中华书局、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云南省移动公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南置地、腾讯、京东、小米、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祖龙娱乐、联想集团等。
图文:国学院
排版:佧米然·克里木